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学德育》人物专访——詹大年:德育,就是用爱的方式给孩子们开启爱的大门。

中小学德育记者 詹大年私号 2022-03-28


【人物专访】

           给孩子们开启爱的大门

 

           文/《中小学德育》记者


詹大年,昆明市丑小鸭学校校长。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创建一所公办学校、三所民办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政协报、教师博览等媒体曾报道其办学事迹。2017 年7月,受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举办的“预防校园性别暴力专家圆桌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在学校里,总会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接受传统的评价方式,学校管不住,家长没法管,游离在学校边缘,游离在家庭边缘。最后,他们逆反、逃避、冷漠,被贴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民办学校昆明丑小鸭中学,是这些“问题孩子”的乐园。这所学校只招收初中阶段的“问题孩子”。其创办人,就是这些孩子的“大朋友”——詹大年校长。

詹大年,从教36年,做了14年的公办中学校长。后辞职,突发奇想创办了丑小鸭中学。詹大年常调侃自己:别人的校长越当越大,我的校长越当越小——从公办到民办,从千余人到几十人,从发达地区到边远地区,从“择优而教”到“择差而教”。

但丑小鸭中学却是一所神奇的学校。办学6年,帮助“问题学生”近2000人。这些孩子,从厌学到乐学,从“难管教”到主动“管”别人,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转变。

有无数人问过詹大年一个同样的问题:“一个家庭,一个班级有时候被一个问题孩子折腾得鸡飞狗跳。你,为什么不头疼?”

詹大年回答:“头疼”与“心痛”是检验真爱的尺子。德育,就是用爱的方式给孩子们开启爱的大门

詹大年的“爱”的方式,正是丑小鸭中学德育工作的四部曲。



保护生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愿意呆的地方


在詹大年校长看来,德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因此,学校德育首先要让孩子们认知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美好,接纳生命的缺陷,化解生命的困惑,发展生命的能力,进而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保护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青春期的孩子,在长期的各种心理重压下,普遍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有的孩子在家庭得不到安慰,在学校看不到希望,在社会感受不到温暖,以致于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这让詹大年感到痛心。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命的本来状态。于是,丑小鸭中学把关注孩子的自然生长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学校从时间、空间、设备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首先考虑满足孩子们个体生命自然生长的需求,然后才考虑教学问题。詹校长告诉老师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一所学校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生长需求。生理上,孩子们会遇到不同的状态;心理上,孩子们会遇到不同的困惑。我们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孩子就能学会关注他人。

在昆明丑小鸭中学,几乎每天都有“不听话”的孩子被家长送进学校,不管“问题孩子”遇到了什么,也不管他如何叛逆,老师们首先做的是哄他吃饭,哄他睡觉,哄他开心。无条件保证孩子的生命处在健康状态。

学校曾经接收过一个14岁的漂亮女孩,刚进学校时情绪激动,神情恍惚。心理老师在一番观察后,猜测女孩可能怀孕了。果然,到医院一检查,女孩已怀孕8周。问题棘手,杨柳副校长只得“冒充”女孩的阿姨,守护孩子住院。了解后得知,这孩子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在家里找不到安全感,于是在外“找依靠”。后来,这位曾经“混世界”的漂亮姑娘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珠宝鉴定师。

       有些家长、老师在察觉到孩子的生命状况将要出问题时,才开始“抱佛脚”。但在丑小鸭中学,这样的情况不会出现。在老师们的眼里,生命教育,是意识,不是课程;是渗透,不是灌输。

毋庸讳言,在当下教育中,我们给孩子们灌入了不少漠视生命的意识。教材里,有很多暴力的内容,这样的书,还在读;这样的歌,还在唱;这样的故事,还在讲;这样的影视,还在看。提及这些,詹校长的眼神里只有忧虑。

 

“人心向善,是从尊重生命开始的。漠视生命的德育,无异于‘邪教’。”詹校长如是说,“德育是爱育,是心育,也是真育。爱生命,是德育的价值核心。” 在丑小鸭中学,每周五全校素食。“我是大自 然的孩子”是素食日的理由。孩子们说:“素食, 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善良的一种信仰。” 而詹校长则说:“德育,就是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与智慧,就是教学生如何去爱。包括爱自然生 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 

有爱的需求,却没有爱的能力,这是中小 学生普遍的心理现状,“问题学生”尤其如此。但詹大年并不担心,因为他觉得这不是问题,而是经历,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丑小鸭中学,孩子们都觉得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是他们最愿意呆的地方。因为在这 里,他们从不用担心被压迫、被冷落、被攻击、被嘲笑、被指责、被忽视。 对此,詹校长说:“安全了,孩子们的心才会安静下来,才会去爱,去学。德育,是学校的事; 读书,是孩子们自己的事。”



化解情绪:让老师成为孩子们最依恋的人


詹校长认为,不让孩子犯错,这是德育的最大误区。好的老师,不是不让孩子犯错,而是要不断给孩子做对的机会。因此,好的德育,不是去处罚孩子,与孩子们对立,而是首先帮助孩子们化解情绪,接纳自己,接纳他人。老师的脸色要能容得下孩子的一切。这样,有了可以依赖的老师,孩子们就有了可以自由说话的地方。

在丑小鸭中学,老师们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处理情绪”,而不是“处理孩子”。在《丑小鸭中学德育教师工作职责》里有这样的规定:“接纳学生情绪,不与学生情绪对立。特别注意,不在学生有情绪的时候解决问题。”

丑小鸭中学最红火的学生社团是心理社。社长原来是一个入校时哭闹了三天的初二男生,现在已经变成了“男神”。这些心理学爱好者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沙盘、绘画等方法。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轻松化解新生的情绪。丑小鸭中学的绝大多数新生,都是在家长认为将“大祸临头”的情况下被送来的。这个时候,孩子与家长及学校的信任关系被破坏,情绪对立,无法化解。

“帮助孩子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家庭、与 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詹校长说,“如果孩子没有化解情绪的能力,就没 有化解问题的智慧。这样的孩子,不管他考分多 高,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在丑小鸭中学,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家庭教育研修班。所有的家长都会按照要求轮修。每届只 培训30位家长,两天时间,老师、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在交流中感知彼此的需求,在游戏中感受彼 此的存在。 这些研修课程,都是丑小鸭中学的老师们自己 开发设计的。设计者们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的需求出发,在解决需求中实施品德教育。 

曾有个15岁的女孩,十分逆反,家长把她送去 过广州、武汉、南京的多所学校,最终都因为其与老师对抗而被“遣送”回家。绝望中,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丑小鸭中学。两个月后,孩子放假回家。但假期结束后时间都过了两天了,孩子却没有返校。 

疑惑中,詹校长去家访。当时已是中午11点多,妈妈说:“孩子天亮才回家,现在还在睡觉呢。”詹校长说:“让她多睡一会,我等她。”中午时分,女孩起床了,一副出入夜总会的打扮。

詹校长只说了一句:“很累吧?”孩子说:“校长,你来了?来接我回学校的吧?”詹校长笑笑:“想来看看你。”

孩子拿出两支烟,递给詹校长一支。詹校长摇摇头:“我戒了,你想抽你就抽。” 孩子点燃烟,轻轻地吸了一口,灭了烟,说: “詹校,我跟你回学校吧。你放心,我会好好读书 的。以后,请您别担心我了。”现在,这孩子已经读大二了。 

谈起对这个孩子的耐心和“宽容”,詹大年 说:“成长总会经历挫折、困惑、迷茫, 这时候教师该做的,不是劈头盖脸的斥责,蛮横地要求他们执行‘指令’,而是等待他们平复心情,等待他们青春的觉醒,找到自己该走的路。”



规范行为: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被管教


很多“问题孩子”的生活习惯几乎都是黑白颠倒的。家长根本管不了。于是不少人问詹校长:“孩子不起床怎么办?”“不叠被子怎么办?”……

詹校长回答:“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没有遇到过。” 

在丑小鸭中学,学校很少有统一的纪律制度。 寝室的公约、教室的守则都是各班同学商量以后制 定的。大家觉得不适用了,可以随时修改。 

寝室的被子是统一的“豆腐块”,但室内的花草、墙上的绘画却是各显神通的。 每天的体能训练、寝室卫生、班级纪律等都 由学生干部负责检查。学生干部就是公约、守则的执行者、监督者。老师只是倾听者、指导者、协调者、串联者、帮助者,同时,也是一个被约束者。 

丑小鸭中学教学楼走廊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并且经常更换。这些书,有学校的,有老师的,有同学的。大家可以自由取,自由读,自由放,自由捐。没有人登记,没有人管理。书架的旁边有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如果你收藏了 这里的图书,那就表示:一周以后,你将给这里捐 10本书:一年以后,捐100本书;10年以后,捐1个图书室;20年以后,捐1个图书馆。”

丑小鸭中学的孩子大多曾犯过“网瘾”,但学校网络却是开放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用平板电脑查资料;下课后,可以用教室的触摸屏欣赏音乐;晚自习时,还可在梦想教室里自由上网。令人称奇的是,孩子们大多还是詹校长的网友。很多孩子在自由上网的时间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詹校长的网络空间。

       2015年11月,有个小“粉丝”对詹校长说:“詹校,你的教育笔记我每条必看,对我很有用。要不,我们帮你编一本书吧。”就是这个孩子,组织了9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编辑出版了《丑小鸭校长与白天鹅孩子》一书。没人能想到,从策划、组稿、校对、设计,到联系出版社,全是由这些“问题孩子”完成的。

孩子是感性的,也是纯净的。如果理性的德育远离了孩子的感性,孩子们就会觉得虚假。这是詹校长无条件信任孩子,让孩子们自我管理的理由。



发展个性:让德性成为个性与诗性的完美统一


詹校长认为,个性是孩子自信的源泉,也是孩子进入社会的资本。现在的孩子,过早过重的学习负担,让他们远离了个性自由;单一的分数目标,让他们远离了人文诗性。德育没有独立的存在,寓于体格、人格、品格教育之中。增强体格,健全人格,培养品格,是德育的具体目标。不先实现这个目标,孩子是没有方向感的。没有方向感就没有价值观,也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德性。

       在丑小鸭中学,“人格”课程是全校师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课程,是要让全校师生了解:人格,即人的性格,人的个性。人的性格遗传为主;性格没有 好坏,有好坏的是脾气、品格。人格教育,是要让 孩子读懂自己的人格,熟知他人的人格,尊重人格的特点,扬长避短,读适合的书,交适合的友,说适合的话,做适合的事。 

通过学习人格课程,孩子们知道了人格无好坏,品格有贵贱。老师们懂得了教育者千万不要把人格与品格混为一谈。人格,是个性要求;品格, 则是共同要求。 在詹校长的观念里,品格是后天塑造的。什么样的家长,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偶像,就会塑 造孩子什么样的品格。你假他就假,你真他就真。 

而对于个性,他认为有个性才有自信。信心是心里产生的力量。自信了,心才会强大起来。但自信心是成功实践累积的结果,而不是“说”出来的。因此詹校长对老师们说:“个性教育是体验而 不是说教。” 可想而知,丑小鸭中学的孩子们,自信心都曾被严重挫伤。“疗治”他们的伤口,是丑小鸭中学德育工作的要务。 2014年8月3日,昭通发生地震,詹校长亲自带着学生两次进驻灾区中心。第一次是在震后第二天,詹校长带领几个孩子驱车300余公里,把救灾物质送到灾民手中。回来后,詹校长又提议开学后组织心理救援队去给受灾学校的师生做心理辅导。

那个假期,孩子们没有休息,他们自己学习如何做团体心理辅导,如何观察和避开危险。这一次,规划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制度由孩子们自己制定,安全由孩子们自己负责,生活由孩子们自己安排,困难由孩子们自己解决。

9月8日,丑小鸭学生心理救援队第二次开赴地震灾区。而詹校长,只是一个驾驶员。 看到孩子们镇定的眼神与熟练的技术,灾区学 校的校长疑惑地问詹校长:“这是你们的学生吗? 这些曾经都是‘问题孩子’?” 

郊游、研学、野营、晚会……在丑小鸭中学, 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活动。他们自己组织,方式和内容自主安排。天长日久,孩子们的自主精神、合作能力、集体意识在体验中慢慢形成。 在丑小鸭中学,男孩子都练散打,都弹吉他; 而女孩子,则都学舞蹈,都练瑜伽。学校希望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形体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 

开放的校风,孕育了蓬勃的个性。 有一位艺术家在参观丑小鸭中学后,感慨地 说:“走到哪里,都是一幅画;看到哪里,都是一行诗。” 个性与诗性的统一,让丑小鸭中学的孩子们充满了德性的魅力,也让学校充满了美好的力量。 正如詹校长告诉孩子们的:“美,是世界通用 的语言,最能打动人,也最有说服力。” 丑小鸭中学的德育,正在源源不断地生成着这样的“美”。 

对此,詹校长总结说:“让美好与孩子在学校 相遇,这是学校德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本文原载《中小学德育》2017年7月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